整体要求
(1)预制舱舱体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风性能。舱体内开关柜不会因起吊运输造成的变形影响开关、隔离等设备的操作、运行。
(2)★预制舱整体防护等级不低于IP43,具备防尘、防潮、防凝露的效果;舱体接缝处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舱体内部采用钢板及阻燃绝缘隔板严格分成各个隔室, 各个隔室之间的防护等级为IP40。
(3)舱体的底架部件由型钢焊接而成,框架、门板及顶盖均采用优质冷轧钢板经喷砂、热喷锌防腐处理工艺或采用不锈钢材质,厚度应根据承力及寿命要求设计,确保整个预制舱的保温和防火性能。内部填充物采用建设部许可的聚氨酯防火保温材料,确保整个预制舱的保温和防火性能。
(4)舱体所有锁盒采用户外铝合金锁盒并配置工程塑料电力专用锁。舱体金属构件应进行在40年内不锈蚀的防腐处理,舱体外壳采用冷轧钢板经热喷锌防腐或采用不锈钢板制作,金属材料喷涂前必须经过喷砂处理,以增强防腐层的附着力,并均匀一致。
(5)为确保舱体的高低压、自动化、变压器等设备的可靠运行,并实现防尘、防潮、防凝露,预制舱舱体均需要密封。采用硅橡胶或三元乙丙材料制作的密封条,是长寿命(保证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高弹性产品,高压和低压的进出线电缆孔采用方便于密封的敲落孔,为确保现场电缆连接后的有效密封,预制舱厂家应随设备配置电缆多径密封件。
(6)预制舱外壳形状应不易积尘、积水,舱体顶盖应有明显散水坡度,不应小于5°,顶盖边沿应设有滴水沿,防止雨水回流进入舱体。舱体制作尽可能少用外露紧固件,以免螺钉穿通外壳使水导入壳内;对穿通外壳的孔,均应采取相应的密封措施,若实在无法避免使用外露紧固件,则必须选用不锈钢紧固件,防止紧固件生锈。
(7)外壳的门板和框架若采用铰链联结,应将铰链设计在外壳的内侧,制成暗铰链。门板安装铰链和门轴等活动部件必须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保证在舱体的使用年限内,活动处不生锈。
(8)预制舱应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保证舱体在40年内不锈蚀,其他舱体附件应达到同等的使用寿命水平。
(9)预制舱应具备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保证舱体内温差不因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大范围浮动;保证产品在一般周围空气温度下运行时所有电器设备的温度不高于其允许的最高温度,不低于其允许的最低温度。
(10)预制舱壁板主要材质需具备较好的抗老化能力,需由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出具预制舱壁板主要材质的抗老化实验报告。
(11)预制舱内火灾探测及报警系统的设计和消防控制设备及其功能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12)预制舱的接地系统符合 GB/T 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13)预制舱内的照明设计应符合DL/T 5390-2014 《发电厂和变电站照明设计技术规定》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14)预制舱应具备良好的隔绝电磁辐射及消音降噪功能,符合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HJ/T 24-1998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评价技术规范》等相关标准的要求。
(15)预制舱外表面应为平整平面,不允许采用压型钢板等表面不平整的外部围护结构,便于后期的LOGO喷涂或彩绘处理,确保舱体外观色彩大方、协调、无光污染,内部色彩要与舱体内部安装的电器设备颜色相协调。
(16)所有门应向外开,开启角度大于90°,并设置定位装置。门装有把手和暗锁,门的设计尺寸与所装设备的尺寸相配合。检修走廊的门应采用内外可方便开启的安全门锁,并具备防止内部有人时,门锁锁死的功能,通道门设门控自动开闭+手动开闭的照明设施。
(17)在预制舱的每台舱体内部各安装自动烟感系统,烟感传感器安装在舱体的顶部,烟感信号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相连,并通过保护装置将舱体内的烟感信号传入主站,可及早发现火情,防止事故的扩大。